您的位置 : 环球研究 / 环球评论 / 新闻详情
Web3.0-机遇、挑战与合规
2022年05月25日王铼 | 苏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络服务Web(World Wide Web)出现,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开始相互交流。Web时代的出现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重大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伴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Web时代从Web1.0演进到Web2.0,如今正呈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时代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每一次的演进都会引发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近两年,Web3.0发展势头强劲,引发资本热潮。本文将探索Web的前世今生,讨论Web技术演变趋势,分析Web3.0的可能形态及未来合规趋势。

 

一、Web时代的技术进路

 

图片

 

(一)Web1.0:联通世界

 

Web1.0是万维网的第一阶段,被称为“只读Web”,一般认为1991年到2004年是Web 1.0时代。在这一阶段中,信息因为网络联通而可以自由流动,世界互联触手可及。只不过在此阶段受技术发展的限制,信息的表现形式较为单薄,网站是信息性的,只包含超链接在一起的静态内容,没有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动态链接、用户登录、博客评论等互动性操作,互联网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Web1.0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无序的网络信息。Web1.0只解决了用户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没有解决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因此Web2.0应运而生。

 

(二)Web2.0:内容为王

 

Web2.0是万维网的第二阶段,通常被称为“读+写Web”。从2004年持续至今,Web2.0带来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在于用户可以生成内容并进行互动。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YouTube、Facebook、WeChat等网络平台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工具和平台创建和传播自己的内容,分享他们的观点、想法和经验,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相较于Web1.0,Web2.0的网站和应用程序的易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都得到质的提升。

 

但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用户的线上活动都必须依托于特定的互联网平台。即使在Web2.0阶段,用户可以自主创建和传播内容,但所有内容的生产活动规则是由互联网平台制定,用户无法实际拥有自己产生的信息和内容,互联网公司成为了网络活动的实际控制者。换言之,用户的数据为公司发展创造了价值,用户却无法通过“劳动投入”获得“相应的价值”。因此以平台为中心的生态使得“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歧视”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如何使互联网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互联互通,已经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探索Web3.0成为共识。

 

(三)Web3.0:价值传递

 

Web3.0是互联网的新时代,通常被称为“读+写+拥有Web”。Web3.0的本质是去中心化的、安全的互联网,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支持,通过网络实现价值的重新分配,无需中间商或大型科技公司,用户就可以在其中安全地交换价值和信息,实现用户的参与和控制。而当数据成为资产本身,网络世界的价值流动也自然发生。

 

Web2.0时代的信息互联网是通过标准机器语言把信息组织起来,尽管在浏览器界面上展示的是人类自然语言,但底层本质仍是机器语言,浏览器并不能理解网页内容的真正含义。[1]新一代互联网Web3.0不仅能够组合信息,而且还能像人类一样读懂信息,并通过类似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推理,从而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使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使得关于数字孪生的一切探讨都将成为可能。

 

在Web3.0时代,用户的数据将属于用户自己,而不是某个互联网公司或平台,用户拥有对自己数据的自主权,当用户的数据产生价值时,用户自己也能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

 

万维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可以史无前例地跨越地域限制相互连接,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浏览信息、传送信息、分享信息。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将更加智能。

 

二、Web3.0碰撞元宇宙,数字经济载体新生

 

Web3.0不仅是智能互联网,而且是立体全息互联网,能够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沉浸感和参与感,2021年在国内外科技创投领域最火的元宇宙概念(Metaverse)也成为互联网技术从Web1.0到Web2.0到Web3.0之后的自然延伸。

 

(一)Web3.0与元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Facebook正式宣布更名为Metaverse并决定全力投入元宇宙,再一次引爆了大众对于Web3.0和元宇宙的无限畅想,而二者究竟谁将代表互联网的未来也一直受到热议。其实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Web3.0更多代表着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而元宇宙则代表着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未来,二者相辅相成。

Web与元宇宙关系示意图:

 

图片

 

Web时代演进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Web3.0所具有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密码学技术、5G、边缘计算、AI、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特性,具备解决此前Web2.0时代平台中心所导致的“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歧视”等问题的潜在能力,预示了Web3.0在中国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曾于2022年3月17日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文中对于Web3.0是这样描述的:“如今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指出,Web3.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拥有(own)自主权:一是用户自主管理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SSI);二是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三是提升用户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权;四是建立全新的信任与协作关系。显然“用户自主”将成为Web3.0时代的关键词。

 

(二)Web3.0时代的应用场景与价值创造

 

1. Web3.0应用场景

 

Web3.0涵盖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Fi(去中心化金融)、加密货币、NFT(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藏品、游戏、社交、供应链管理、存储和数据、创作者经济平台等细分领域。目前,不论在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动和创业项目都非常活跃。

 

图片

(来源:所有权经济2022,Web3.0前瞻)[2]

 

2. Web3.0海外市场投资现状

 

根据Coinbase的研究报告,2021年投向加密货币领域的资金高达300亿美元,融资额超过之前数年的总和。A16Z、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Paradigm Capital以及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全球)在内的多家全球顶级风投机构都在大力布局Web3.0。Cryptopolitan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Web3.0初创公司已获得超1.73亿美元的投资。[3]今年有超过15家机构推出Web3.0专项基金,专注于游戏的风险投资公司Griffin Gaming Partners成立的Web3.0基金价值为7.5亿美金,世界最大的创投公司之一Bain Capital Partners(贝恩资本)成立的Web3.0基金价值为5.6亿美元。

 

3. Web3.0国内市场投资现状

 

小米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参与3D建模、游戏化虚拟空间平台SaaS以及拟生命AI技术等Web3.0概念投资。字节跳动在2021年6月收购主打虚拟人偶像的看潮A-SOUL,2022年1月参与可穿戴设备公司战略投资。阿里、腾讯和字节跳动在近年陆续布局NFT与数字藏品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的机遇,拓展投资版本。红杉资本参与Web3.0应用程序扩展和隐私系统Espresso Systems融资,腾讯参与投资基于Web3.0技术的游戏初创公司Immutable,TikTok(抖音海外版)加入到Immutable X中,推出带有Immutable X的NFT——TikTok Top Moments。

 

三、Web3.0在中国何去何从?

 

Web时代的演进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革命,同时也需要在监管框架下厘清技术应用的合理边界。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Web3.0时代,拓展出中国独特的落地和实践路径,也是监管与行业的共同关注。

 

(一)Web3.0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正如Web1.0、Web2.0时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对于生活方式与商业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Web3.0的到来也必将颠覆目前的金融、游戏、社交等行业生态。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存证、数字政务、金融结算等场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而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数字藏品市场的兴起,也是Web3.0时代下进行商业化创新的有益尝试。

 

2021年6月,支付宝小程序“鲸探”(原名蚂蚁链粉丝粒)首发限量版敦煌飞天和九色鹿数字藏品。2021年8月,腾讯上线旗下NFT交易软件“幻核”,首期限量发售300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京东“灵犀”“百度超级链”“网易星球”也陆续发布数字藏品。大厂抢占先机的同时,诸多创业公司也不断涌入赛道,数字藏品专门性平台不断涌现,VR/AR厂商在增强现实交互持续发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延展,中国Web3.0市场蓄势待发。

 

(中国主要数字藏品平台)

 

近两年,在多地举办的区块链峰会上,Web3.0常与“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内容关联在一起,2022年5月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条例》共九章五十八条,分别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工作进行法规制度设计,《条例》第十四条更是明确指出,本市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城市空间操作系统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看,Web3.0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更多地会被放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框架内,基于Web3.0的基础设施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二)Web3.0的监管趋势

 

Web3.0是在Web1.0和Web2.0时代的进一步延伸,仍然是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现行监管框架一方面明确了web3.0合规展业的基本规则,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监管趋势的基本方向。

 

图片

(Web3.0的基本监管方向)

 

从目前的监管框架来看,短期内围绕Web3.0的监管仍然会适用“分头而治”的底层逻辑,一方面专门性的法律规定将会针对Web3.0所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顶层监管,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技术、虚拟货币、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平台竞争以及算法应用,另一方面伴随着应用场景的特点以及典型问题,也会逐步完善相关的细则规定。例如针对数字藏品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避免数字藏品异化为金融产品增加金融风险,为数字藏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指引。

 

(Web3.0的基本监管框架)

 

综合以上监管框架与监管逻辑,围绕Web3.0的发展,我们仍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 虚拟货币与数字金融

 

Web3.0的本质即在于实现链上价值流转,一方面是指用户拥有自主权的数字资产本身的价值流转,另一方面也涉及虚拟货币本身的定性。

 

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禁止所有金融和支付机构开展任何与比特币有关的业务。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通知》,禁止ICO 和加密货币交易所,停止一切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2021 年 5 月 21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坚决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开始全面清退中国境内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2022年2月18日,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示与以“元宇宙”为名义的投资项目、区块链游戏、元宇宙房地产以及虚拟币等活动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风险。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明确NFT不得“金融化”、“证券化”,强调NFT的非代币属性。尽管《倡议》并非部门规章,但对于NFT行业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规发展依然给与了肯定,在传递对此类前沿业态严格监管的同时也透露出监管层面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的价值肯定。

 

因此就上述监管趋势来看,中国境内实际上已经禁止从事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而对于数字藏品等非同质化通证基础上的尝试和创新,需要在“去金融化”的角度真正体现技术与文化的价值,避免概念炒作异化商业创新。参考数字藏品的监管趋势,对于Web3.0的其他应用场景也存在从严监管的趋势。而如何实现链上价值的合规流转也需要参与方予以重点关注。关于Web3.0时代的探索也应当在监管框架内进行。

 

当然我们也会注意到,作为Web3.0应用场景中现有热度最高的NFT,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呈现出和海外市场截然不同的探索模式。上述监管趋势在国内资本对Web3.0产业的投资布局现状得到了直观的体现,尽管诸多国内投资人紧密关注Web3.0的发展动向,但投资动作远不如海外投资市场那样踊跃。由于国内市场对Token流动性的限制,资本或头部企业对Web3.0的布局,更多倾向于非本土项目。

 

2. 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一方面个人信息和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及战略性资源,另一方面由个人信息泄漏、数据流动引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个人信息违法处理行为层出不穷,企业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国家主体围绕数据资源竞争激烈,数据跨境流动引发的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也愈发受到关注。而如何在更进一步突破“平台形态”,“分布式”的Web3.0中平衡数据利用与安全,也需要随着技术发展和场景应用的变化而随时关注。

 

图片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基本义务)

 

图片

(数据处理者的基本义务)

 

总体来看,国内Web3.0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应用及业态都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Web3.0在技术、内容、应用等方面都隐藏着诸多风险。超前、无序的市场扩张和滞后的规则体系建立之间存在的矛盾;概念的超前与技术的相对落后形成的鲜明对比等都是国内Web3.0亟需解决的问题。

  • 概念炒作、过度夸大。市场及资本积极布局Web3.0的同时,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万物皆可元宇宙”带偏Web3.0的发展方向;
  • 技术支撑有待提升。我国虽处于5G技术领先地位,但Web3.0应用落地需要各种技术的统合性支持,包括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投入成本巨大;
  • 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风险加剧。一方面数字孪生场景的信息交互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特性本身也会引发新的关于个人信息和数据“拥有”与“利用”的全新讨论。如何实现保护、利用、安全的平衡也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如何实现Web3.0在中国的合规发展战略

  • 加强技术支撑: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同时Web3.0也将重构互联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这些都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撑:虚拟现实技术、5G、边缘计算、云计算、AI、图像渲染以及芯片技术需不断完善;
  • 分布式基础设施的建设:基于目前很多技术要素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开发工具、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分布式身份管理等均处于初级阶段。建设权属清晰、职责明确、安全可控、高效利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 推动监管规则的建立:不断改进完善监管重点、规则和制度安排,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探索构建以用户为切入点、以智能合约为重点的新型监管框架,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维护国家数字主权,避免分布式网络成为暗网、非法交易网络、洗钱的“避风港”;
  • 建立通用技术标准:Web3.0需要建立类似TCP/IP、HTTP、SMTP、TLS/SSL这样的通用标准,避免各分布式网络成为新的孤岛。政府应为标准制定提供支持,在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 建立明确的税收规则:密切关注数字税国际改革进展,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规范、公平、科学、合理的数字税收制度。

一个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想象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与想象一定会存在差距。今后的Web 3.0 将何去何从,还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清晰的判断,但现实与虚拟越来越频繁的交互和融合是真实存在的,如何及时理清思路、辨明方向、有序竞争、创新发展,需要业界、学界、监管部门集思广益,共同推进, Web3.0才有望发展成为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

 

注释:

[1] 姚前,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载于《中国金融》2022年第6期。

[2] Li Jin, Geoff Hamilton, Jesse Walden, Spencer Noon, Derek Walkush and Medha Kothari, The Ownership Economy 2022, A primer on the state of web3.

[3] Shawn Du'Mmett, Web3 Startups: An Avalanche of Funding in 2022?

https://www.cryptopolitan.com/web3-startups-huge-funding/, 访问时间2022年5月23日。

[4] 学习时报:区块链技术的五大应用场景,

http://www.cac.gov.cn/2019-11/06/c_1574572443976601.htm,访问时间2022年5月23日。